欢迎访问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校首页 邮箱登录
TOP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不忘初心,熔铸爱生师魂,以本为本,锤炼教学师能——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喜获多项教学比赛奖项
发布时间:2020-09-26 作者: 浏览次数:1024


山东省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潍坊医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结果近期公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喜获获多项奖励。其中,在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蔡占秀、王国辉二位老师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在潍坊医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蔡占秀老师获一等奖,王国辉老师获二等奖,王刚、胡飞虎二位老师获三等奖,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向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本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学院一直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严格落实学院二级督导、集体备课、新教师试预讲、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等各项制度,通过举办优秀教师示范课、观摩课等,充分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教学会议、教学比赛等开拓教师视野,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锤炼教学技能,取得良好成效。近年不断涌现的优秀教学能手,多次斩获的教学比赛奖项是学院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

 

教师教学心得:

蔡占秀: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向问题上,丝毫不能偏离。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才知道怎样培养人。积极探索授课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中。其次,要学为人师,行为师范。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把学生的口碑是老师最好的招牌作为座右铭,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要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导师制、毕业论文带教等途径,带领学生不断创新,鼓励学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共克时艰,勇担责任。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最后,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日程生活中参与他们的生活,亦师亦友,有耐心,了解和关心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课堂上注重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传授知识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王国辉: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和授课。人非生而知之者,学生在闻道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通过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白纸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作为闻道在先的师者,应当记得自己曾经也是一张白纸,应当记得自己闻道之初对知识的渴望和疑惑。我们在备课和授课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疑惑,让学生白纸上的色彩更加绚烂,让学生青出于蓝。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大学本科就读于师范专业,树立教书育人初心,学成进入高校任教,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教书育人不求回报,但必有回报,教之有道,润物无声。学生在最美好的青春时代遇到了我们,为了让他们的人生开出耀眼的花,需要我们这些师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用责任心和仁爱心,春风沐心,启迪智慧。

王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科的发展前沿,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承担此责需要我们高校教师钻研业务,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认真实施教学工作,同时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与学生换位思考,用责任心和爱心启迪智慧,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胡飞虎:课堂教学要“丰富一点”,主要指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每节课开始,可以以小段话,小调研的形式快速引入主题,唤醒和激励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计算机内部存储这一章节,通过同学手机性能情况的小调查,引导学生得出内存和存储在概念上的差异,从而引入内部存储知识点的教学。课堂中期通过设置问题,积极建立师生互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趣的氛围,引导多人的讨论。课堂结尾可以通过布置个性化的作业,以查阅,调研为主要手段的开放性作业去代替传统仅仅上交统一答案的作业。课程内容要“实用一点“,指的是课程内容的选取,情景的创设,尽量的贴近实际,走进生活。引导学生明白课程学习能够真实的解决身边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相关性。通过《电气电子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家庭装修的图纸和住宅格局分布。而学习《微型计算机原理》等课程,通过对CPU性能指标参数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进行优劣的甄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劲头,实现学以致用。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鲁ICP备05002386号-1